最近有个事儿挺让人揪心的,北京国安U16梯队参加国际青少年足球赛时,居然连23人的大名单都凑不齐!教练于大宝说,不是孩子们不想踢,而是家长们在学习和踢球之间,最终选择了学习。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咱们的好苗子难道真的只能困在教室里吗?
有个外地来的小球员,球踢得特别好,国安想签他,结果卡在学籍问题上。家长急得团团转,想方设法要在北京找个学籍,可到现在都没解决。还有个孩子更惨,下午请假来训练,学校居然算他旷课,再这样下去就要给处分了。俱乐部领导也很重视,可要解决这个问题,得从俱乐部到足协,再到体育局、教育局、学校,一圈儿跑下来,孩子都快毕业了!
其实国安以前和清华附中合作的时候,那真是人才济济。现在队里有个清华附中的孩子,这次就没能来参赛,因为要考试。有家长来看训练,觉得质量不错,愿意让孩子来球队,但明确表示不可能天天来,毕竟上学更重要。这些孩子每天训练来回要花四五个小时,可家长们都清楚,大部分孩子可能踢不出来。于大宝说,现在上学和职业梯队的孩子水平差不多,但一两年后差距就出来了,再往后更明显,因为缺乏系统训练。
国安梯队在北京能排前三,但北京流失的人才太多了。比如有个北方的好苗子想来训练,光是跨学籍和路程问题就让人头疼。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从好学校转到一般学校,这些问题像一堵墙,把有天赋的孩子挡在了职业足球门外。
于大宝自己就是例子,他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他说踢球好的孩子往往学习也不差,因为理解能力和创造力是相通的。可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孩子被迫在学习和踢球之间做选择,最终放弃了足球梦想。
青训环境也是个问题。中国足球需要更多周边的工作机会,让那些没能踢出来的孩子也有出路。从小学踢到高中是个漫长的过程,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职业球员。如果这些孩子能有其他的发展方向,家长们的顾虑会不会少一些?
咱们总说中国足球缺人才,可当真正的好苗子出现时,为什么总有这么多阻碍?学籍、路程、学校制度,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像一道道枷锁,把孩子们的足球梦锁得死死的。难道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有天赋的孩子,被逼着放弃梦想吗?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足球的未来会怎样?当孩子们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的时候,我们还能指望什么呢?
盛鹏配资-配资投资平台-配资公司排名10强-真正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