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10日报道西班牙《机密报》网站7月8日刊登题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超越美国,并让欧洲相形见绌的秘诀》的文章,作者是曼努埃尔·安赫尔·门德斯。文章编译如下:
2017年,中国政府决心到2030年时人工智能(AI)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如今8年过去了,中国已接近实现这一目标,而所有人都好奇背后的秘诀。
“到2020年,他们(中国人)会赶上我们;到2025年,他们会超过我们;到2030年,他们将主导整个人工智能产业。”这是以擅长预测未来著称的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的准确预测之一。2017年11月他发表了这一言论,仅在几个月前,中国政府高调公布了其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期“到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8年前,很少有人谈论人工智能,甚至连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也无法预料会出现名为ChatGPT(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的技术,并彻底改变世界。但正是那时,美国开始意识到危机。“中国刚刚宣布了其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而我们(美国)却一无所有。”施密特当时说。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一直在实施公共投资政策,涉及传统工业领域,如汽车、造船、电池和钢铁行业。但如何在软件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实施工业政策?这可行吗?最重要的是,中国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展开剩余65%“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多年来一直在人工智能的各个技术层面上实施工业政策,即处理器、数据中心、服务器、云计算、应用程序、数据等。无论你选择哪个层级,都会发现存在公共投资政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陈凯欣表示。
陈凯欣作为主要作者,在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中逐一分析了中国政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政策。美国或欧洲专注于人工智能产业链中的特定领域,主要是语言模型、处理器和数据中心,而中国自2017年以来一直在所有领域进行投资。
报告指出:“在美国,现在有一种对通用人工智能的痴迷,政府和私营企业都认为,谁先实现超级智能,谁就能获得这项技术的全部好处。中国则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它没有忘记通用人工智能,但关注点更广泛。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进行投资,涵盖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卫星、智慧城市、能源、医疗、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而在美国,科技领域的创新几乎完全由私营部门主导,中国则选择了一种混合模式。中国一直拥有阿里巴巴、腾讯或字节跳动等大型科技公司的推动,这些公司试图跟上硅谷大型科技公司的步伐,但与此同时,政府多年来一直在投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初创企业。结果就出现了像深度求索(DeepSeek)这样的“黑马”,而这标志着中国与美国竞争的另一个转折点。
陈凯欣指出:“2015年,中国首次遭遇冲击,谷歌的人工智能系统阿尔法围棋首次战胜了职业围棋选手。事实上,两年后出台的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正是对这一突破性进展的回应。后来,中国又迎来另一重大冲击——ChatGPT。随后中国通过深度求索作出了回应,这实际上是本土人工智能企业如何从政府投资中受益的最佳例证。”
他说:“这些投资正在帮助构建一个开放的人工智能模型生态系统,并促进工程师和人才的流动。深度求索发表的论文中许多都是与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撰写的,这些机构都获得了大量公共资金。没有这一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深度求索将面临巨大困难。”
一些人已经就中国人工智能战略的影响给出了具体的数字。根据摩根士丹利最近的一项研究,到2030年中国有望打造一个价值1400亿美元的本土人工智能市场。这一数据仅考虑了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的行业。如果衡量该技术更广泛的影响,这一数字将跃升至1.4万亿美元。(编译/刘丽菲)
6月20日,乐聚机器人在北京石景山区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表演“太极拳”。(新华社)
发布于:北京市盛鹏配资-配资投资平台-配资公司排名10强-真正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